作者归档:TONYHEAD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正式版,附注册码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正式版,附注册码

 

 

功能说明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 中文版可完美支持微软最新的 Windows 11 操作系统以及 Ubuntu、Debian 各大主流的 Linux 发行版。

新版增加了全新暗色界面

对DirectX 11 和 OpenGL 4.1 3D硬件加速支持。

v12.0 版本之后专门为Win10的兼容性和功能做了优化

支持 DX10、4K高分辨率显示屏、OpenGL 3.3、7.1声道及主流新硬件和新技术。

 

软件下载

推荐官网直接下载,不要在任何第三方下载。

官方下载地址 / 官方直链最新版(Windows) / 官方直链最新版(Linux)

 

许可证

4A4RR-813DK-M81A9-4U35H-06KND
NZ4RR-FTK5H-H81C1-Q30QH-1V2LA
JU090-6039P-08409-8J0QH-2YR7F
4Y09U-AJK97-089Z0-A3054-83KLA
4C21U-2KK9Q-M8130-4V2QH-CF810



ZA30U-DXF84-4850Q-UMMXZ-W6K8F
AC590-2XW97-48EFZ-TZPQE-MYHEA
YF39K-DLFE5-H856Z-6NWZE-XQ2XD
AC15R-FNZ16-H8DWQ-WFPNV-M28E2
CZ1J8-A0D82-489LZ-ZMZQT-P3KX6
YA11K-6YE8H-H89ZZ-EXM59-Y6AR0

 

Windows如何修改Hosts文件?修改Hosts解决Chrome谷歌翻译问题

最近我们是否发现在使用Chrome浏览器自带的翻译简体中文的插件的时候无法使用。这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前几天谷歌翻译中国区停止使用,他们有更新新的地址,但是我们是无法使用的。要么我们要翻译的话就用其他浏览器,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修改本地Hosts文件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老蒋用的是Windows系统,这里就记录如何用修改Hosts文件的方式来解决Chrome浏览器翻译插件的问题。

1、Hosts文件地址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2、修改Hosts文件

# 谷歌翻译
113.108.239.162 translate.google.com
113.108.239.162 translate.googleapis.com

在最后一行添加。

Windows如何修改Hosts文件?修改Hosts解决Chrome谷歌翻译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的Chrome浏览器自带的翻译是可以使用的。

Windows如何修改Hosts文件?修改Hosts解决Chrome谷歌翻译问题

Intel / AMD Yes!

Intel价格便宜:感谢AMD带来便宜的Intel
AMD价格便宜:一分钱一分货,AMD真不行

Intel价格贵:一分钱一分货,贵有它的道理
AMD价格贵:不会真有傻子冲吧

Intel首发贵后续便宜:感谢AMD带来便宜的Intel
AMD首发贵后续便宜:你看AMD不保值吧

Intel首发贵后续贵:你看Intel保值吧
AMD首发贵后续贵:AMD还在智商检测

by 知乎 Yuna 大神

市面显卡H265/VP9/AV1硬件解码支持情况一览(2022年8月)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028359

因为矿潮的原因,鄙人之前使用的GTX1060 6G于2020年12月脱保花屏后在某宝整回来的一张店保GTX950 2G凑合着用。今年7月从施工单位离职时捡了套E3 1230V3+B85搭着GTX950转给了原东家,自用的10400F+B460因缺少显卡闲置在家。

近日想捡一张低功耗亮机卡,仅用于高清视频播放、无游戏需求,初步圈定了A家RX550、N家GT1030/1010、I家DG1。知乎上各路大神关于显卡的评测很多但大多偏重于跑分,对于解码提及较少且较为零散。个人认为高清视频播放比起游戏的需求更加广泛,尤其对于低端卡有着明确诉求的用户来说,游戏性能不是重点(有单机游戏诉求的最差也会奔着50系入门卡去了),反而是视频解码能力才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所以想着写点东西,将市面上的显卡解码能力做下梳理,也可供有需求的朋友参考。

1.Intel

Intel

I家的解码能力挺强的,从11代酷睿开始全面支持AV1,新装机用户强烈推荐使用核显即可,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再去上独显,真拔掉独显提升性能(仅指视频解码方面)

大哥1号(DG1)源于Iris Xe Graphics,H265/VP9/AV1全面制霸。

2.AMD

AMD

A家的独显解码能力属于吊车尾的存在,RX6000才开始支持AV1(低端的6500XT、6400被砍了不支持,需注意)。反倒是锐龙系列APU的集显表现不错,除了AV1其他都支持。

RX550仅支持H265,不支持VP9、AV1。

3.Nvida

Nvida

N家解码能力中规中矩,消费端3000系全面支持AV1。

GT1030支持H265、VP9,不支持AV1。GT1010虽然与GT1030同属GP108核心,未能找到更多官方及第三方测试数据,鉴于与其同规格的MX230阉割了解码能力,所以GT1010到底如何还需打个问号,有买了的朋友(大冤种,手动狗头)欢迎补充。

4.总结

在视频解码方面,DG1>GT1030>RX550,游戏性能方面刚好反过来(其实DG1纸面成绩还好过RX550,但是因为驱动及优化方面的问题,实际表现还不如1030 D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DG1使用平台有限制,官方资料显示只支持H410及以上主板,完全不支持A家。

所以,新装机强烈建议上集显;对于10代及以上非核显平台而言,大哥1号是最好的选择;9代及以前平台则可以选择GT1030;至于RX550还是洗洗睡了吧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Blueskyのホームページ

细数国内到国际的各种线路(VPS国际线路大全)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029409

 

缩写注释

CT China Telecom 中国电信

CU 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

CM China Mobile 中国移动

CN China Netcom 中国网通

CMI China Moblie International 中国移动国际(移动自己的国际出口线路)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等级,等级越高,越是享有优先权,越高的稳定性保障

CMCB China Moblie Commercial Broadband 中国移动商宽(国际出口高Qos等级特权)

CN2 ChinaNet Next Carrying Network 中国电信第二代承载网

9929 原网通骨干网 AS9929,现为联通第二大网

** 注意:后文指的CM都是中国移动的普宽,也就是我们家里用的民用宽带,CMCB才是商业意义上的宽带,档次肯定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毕竟价格都完全不一样。

亚太地区

日本

常见线路:NTT、KDDI、IIJ、SoftBank(软银)、Telstra、PCCW

特殊线路:BGP.NET、CT CN2

NTT(日本)

线路质量:CT 完全没法用,CU CM 看地区看脸,大概率没法用,但是CMCB、CN2 都没问题(CN2到日本除非做特殊优化,否则一律去程绕香港NTT,请悉知)

正如你所见,我们大部分日本机房最常见的就是NTT线路,其次就是软银和IIJ,最少见的是KDDI,不用想也知道,NTT线路爆炸程度肯定在高峰炸的不轻。事实是,大多数人远远低估了163的汇聚层以及163到日本NTT的劣化情况,在炸的最严重的时候,链路甚至是完全断的(和到日本的海底光缆被捕鱼船整断了一样的效果),目前唯一还能看看的是,上海联通-日本东京NTT(注意不是大阪NTT),其他别说高峰了,低峰都惨不忍睹。

点评:日本NTT也就CN2能看看了吧,至于说9929老网通也别报太多的希望,毕竟才接了2.5G,现在要不是现在联通只开放给政企跨国而不开放给商宽用,否则老早挤爆了。如果你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法子(IPLC、IPEL这种),否则不要上NTT的落地机,你一定会后悔的!

必须澄清的一点是,NTT网络一点都不烂,到亚太其他地区Peer众多,速度自然也是飞快,相反,NTT是亚太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型ISP,至于为什么大陆到日本NTT的网络质量这么差,一个是NTT并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身价,第二个恐怕得问宅男了。

在用日本NTT的线路的VPS商家是一根手指头根本数不过来,光论大厂,Vultr、Linode当然也包括CT AWS回程在内的都是标准的NTT线路。

KDDI

线路质量:CT CU 均优异 CM 未知(估计大概率也不会差的)

KDDI的机器不是完全买不到,而是需要托在日本的朋友代买,大部分卖KDDI的商家对购买者的严格筛选,需要提供详细且真实的日本手机号、身份证、住址等信息,确认后方可开通,但是KDDI线路确实还不错。

对CT来说,不是走北京,就是走广州出口(没上海的份),这就导致江南对KDDI线路的延时并不是特别好看,但是速度高峰绝对不会慢的。CU、CM就不多讲了,体验一下就知道KDDI有多么棒了。(早就不是当年的战五渣了)

点评:大BOSS,只能观赏,可惜买不到,Pass。(可以期待一下腾讯轻量日本地区哦)

IIJ

线路质量:CT CU 高峰Boom(CU没CT那么厉害,速度好歹还是有个50、100Mbps的) CM 看地区,有些地区还是跑的动的。但是!CMCB 飞起来

这货你肯定在当时玩耍某家樱花机房的免费Docker的时候听说过,某知名日本免费空间也是走的IIJ线路哦。IIJ一般常用来解锁日本本地流媒体、游戏,因为没有KDDI那么难买而很受Airport的青睐,价格也相对平民。(说了这么多,就是通常被当作落地或者是解锁机的意思)总体来说,性价比和可玩度都很高,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高级国际线路Boom玩家,手里也不差钱的话,不妨开一台这线路的玩玩。

点评:落地、解锁机,尴尬时可以临时当正宫使用,价格实惠,绝赞性价比,不二之选。

SoftBank(软银)

线路质量:CT 高峰速度会被Qos的比较厉害 CU 逆天无敌强,绝对是联通到日本最好的线路 CM 还是看地区看脸 CMCB 强无敌,轻松跑满1Gbps

最近这线路也不难买了,很多商家都挂着软银的噱头来卖日本鸡。不想多说什么,都快被商家吹出迫真IPLC的感觉了。

点评:价格较贵,但如果是CU网络,或者是CU中转,想都不用想,上软银没错了,世界加钱可及!

Telstra(日本)

均走香港Telstra到日本,请参见Telstra(香港)

PCCW(日本)

均走香港PCCW到日本,请参见PCCW(香港)

CN2(日本)

不用多说了,电信自家到日本的第二代骨干网,速度和延时肯定不会逊色,但是那个价格真的是比IPLC还要贵,关键是他家的Ctcloud真的不给力,只接了NTT,要是资源是Tesltra、KDDI啥的,还会到新加坡绕一圈,实在是看不下去,推荐还是别给电信天翼云送钱了。

新加坡

常见线路:NTT、Tata通信、Telstra、PCCW、sg.gs

其他线路:BGP.NET、CN2

NTT

CN2和CM走香港NTT去新加坡,故线路质量参见香港NTT,CT163和CU都绕日本NTT,故线路质量参见日本NTT

Tata通信

线路质量:CT CU 没法用 CM 一般

堪称史上到新加坡延时最高的线路,环太平洋最佳观光路由,CT163和CU碰到回程就是新加坡->日本->美国->中国(反之就是去程)

Telstra(新加坡)

线路质量:CT 差劲 CU 速度飞快 CM 满血 CMCB 更是飞快 教育网 极快

教育网到走Telstra的线路速度是非常优异的,有多么优异我想测试过的同学都知道了。CT去程不知为何先绕到日本NTT后再转Telstra,明明回程在香港有就直连了电信,这就导致NTT一炸,这新加坡机器就跟着一起炸,失去了意义。

这里我还是来好好谈谈CU,虽然CU这几年很平庸并且在不可避免地被CT和CM吞噬市场,但是CU的普宽出国质量依旧是三网最好的,在这里,上海、广州联通到Telstra均有直连线路,延时略高,但是速度绝对不差。移动走香港CMI转Telstra,体验一如既往的好。

点评:没啥好讲的,一直喊联通牛逼就行了~

PCCW(新加坡)

均走香港PCCW线路到新加坡,详见PCCW(香港)

sg.gs

线路质量:CT CU CM 优异

点评:对大陆网络做了很大优化,默认三网走联通国际线路,当然这家也接了CN2

CN2(新加坡)

如果你还记得套路云国际新手套餐2.0的话,你一定知道CT来回走的是CN2 GIA,虽然只有30Mbps,但是令人惊艳的响应速度实在让人感到舒适。现在腾讯轻量云也正式开放了对新加坡和香港的购买权限,具体测评请摸这儿

越南

常见线路:VNPT

线路质量:CT CU CM 均带不动

越南的VNPT与CT在广东有直连Peer,可惜口子实在是太小了(限速限的只有100KB/S),外加越南到国际线路不佳,除非你在越南有业务,否则买越南的VNPT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韩国

常见线路:KT、SK、LG

其他线路:BGP.NET、CN2

LG Uplus 韩国LG

KT 韩国电信 Korea Telecom

线路质量:CT CU CM 三网还算是友好 9929极佳

韩国的线路其实也并不多,而且韩国到国际都往往会绕香港、日本、美国,价格不菲,除非要玩韩服或者说在韩国有业务,否则一般不考虑韩国的VPS。这里不对韩国的几大常用线路做详细的点评,这不是我们的重点。

香港

常用线路:PCCW、Telstra、HKBN、HKT、HGC、NTT(香港)、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Gcorelabs、Tata通信

其他线路:CN2、9929、CUI、CMI香港、BGP.NET

必须一提的是,香港到大陆由于流量结算费用昂贵,所以一般高峰都会对大陆的流量主动Qos限速,但是上了CN2一般可以缓解大部分的限速问题。

HKBN 香港频宽

线路质量:CT 高峰不行 CU 还不错 CM 不大行 CMCB 起飞

常用于解锁香港原生资源,到国内CT高峰有明显的Qos限速和丢包,CU和CM不成大问题。

由于我很少使用HKBN线路的小鸡,对该线认识不足,期待各位大佬更多的补充。

HKT 香港电讯

线路质量:CT 163高峰还是不行 CU 如果不绕韩国还不错 CM&CMCB 同HKBN

常用于解锁香港原生资源,HKT对于CT来说,该有的Qos一样都不会少,高峰还是得爆炸,CU要注意一下,一部分HKT的IP会使得联通路由到韩国绕一圈再到香港,所以建议买前先找商家要测试IP实测不绕路后再购买,如果是NAT的话就只能等商家换IP了。

点评:HKT 联通用户要注意一下,移动用户走的是CMI香港故请无视绕路问题,但CMI香港大部分移动家宽都是高峰被QOS的很厉害的。

PCCW

线路质量:CT 非高峰也较差,高峰更是爆炸 CU 尚可 CM 能救起来 CMCB 裸跑都能起飞

这家应该不需要我介绍了吧?油管啥的都介绍的泛滥了,但是有点是需要注意的,CT到PCCW一定绕北京再去香港,这就非常无语,晚上延时和速度也并不好看,上了锐速可以爽一会儿,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被Qos了,速度一上去就被掐断了链接。

对于CU来说,PCCW的链路还是可以接受的。CM高峰实测使用锐速成功起飞,尽管不够稳定,但是速度的确还说得过去。另外亚太很多地区的路由都是借道香港的PCCW再到达落地的,所以PCCW要承载的流量还是比上面的那几个要大很多。

Telstra

线路质量:CT 高峰尚可 CU 高峰不错 CM 看香港CMI给不给力 CMCB 轻松起飞

GCP/Azure/Gcorelabs 等一些直连机房线路

直连不代表就顺畅,用的人多了一样爆炸,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GCP香港和163接了10G,随着玩GCP的人越来越多,这速度能快到哪里去。Gcorelabs回程优化了一下,走了香港CMI回国,但是CT CU去程日本NTT实在是一块绊脚石。(日本NTT链路对于CT和CU来说有多糟糕,请翻阅NTT日本)

Tata通信

没法用系列,别看着CT香港不绕路直连,但那个丢包和延时实在是没法看,碰到敬而远之就是了。联通更是绕到美国和欧洲去了,这玩啥呢。香港Amazon回程就是这么走的。

欧洲地区

俄罗斯

常见线路:RosTelecom(俄罗斯电信)、TTK(俄罗斯铁通)、MTS、Megfon、RETN

特殊线路:莫斯科CN2

如果你听说过过伯力的话,那你一定知道Gcorelabs的伯力小鸡,特别是老伯力KVM-0套餐一直是很多人想要的传家宝,为什么会这么火爆,请听下面讲解。

在伯力、海参崴这种地方的俄罗斯小鸡,无论是RT还是TTK,对CM都是非常的不友好(绕港是算好的了,大部分绕欧,延时400ms+),建议移动用户放弃购买这块地方的小鸡,或者使用电信、联通中转,详见我曾经回答过的回复,当然啦,如果阁下认可我的劳动成果的话,不要忘记再下方点赞哦(确信)。

RosTelecom

线路质量:CT 延时漂亮,速度高峰上不去 CU 延时漂亮,速度也还不错 CM 只能说再见了

可能对读者来说,俄罗斯的线路很陌生,或许只知道JustHost的Dataline地区、Adman机房,然后知道是CN2 GT(主机百科居然能把GT说是CN2 GIA,这个必须佩服,吸引小白上钩不折手段),事实你用过以后也一定知道,效果不咋地。

可能在对新西伯利亚adman进行路由测试的时候,你会看到多个rt.ru的路由,那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俄罗斯电信RosTelecom,也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ISP。

俄罗斯电信和大陆有一条陆缆,在路由上看就是北京直达俄罗斯的伯力地区,但是中国移动宽带业务发展的很晚,以至于在这个陆缆上,没有它的份额。

电信和联通刮风了这一条陆缆,目前走到rt.ru伯力这条线联通资源充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信到伯力也是163骨干中少数能带起来的线路了(虽然这个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点评:联通极佳,上联通中转,走伯力RT的毛子鸡随随便便就能跑起来,甚至不需要BBR。

TTK

线路质量:CT 还真的速度不错 CU 以前真心不错 可惜现在大不如以前了 CM Byebye~

联通可能看到TTK的次数比RT还多,主要还是走TTK比走RT便宜,骨干网晚高峰还是炸的蛮厉害的,远远没有以前那么舒服了,感觉还不如换日本软银?

电信这线路倒是挺少见的,大部分都是走RT线路为主,最近有些商家开始在海参崴卖机器,走的是TTK的线路,我还是比较关注,等他们部署好了我就“厚颜无耻”地去要一台做测试啦。

与RT不同的是,TTK在海参崴和国内2大运营商有Peer(RT是伯力),这就导致了延时的不同,海参崴的机器延时一般比伯力略高,对于CT来说速度不逊于RT。

MTS

线路质量:CT 太慢了 CU 未知 CM 没有直连

CT德国出口似乎很容易就和MTS打满,导致爆炸,高峰能放480p已经是奇迹了。

CM 凭借着de-cix Peer,所以如果de-cix炸了,那么MTS也会跟着一起炸

Megfon

线路质量:CT CU CM 这线路实在太慢了

用过一次Megfon家宽提供的VPS,就知道这货有多么难用。

所以有时候小众线路的表现也并不是那么好的,上面的2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英国

常见线路:Telia、Cogentco、Level3、Zayo、Tata通信

Cogentco

线路质量:CT 较好,低峰跑个100Mbps是没啥问题的 CU 大部分绕美 CM 极少部分绕美,基本直连,速度较快

美西Cogentco一直是国内到美国的主动脉,所以这条线路基本天天都会炸,但是实际上CT和欧洲Cogentco的接的口子其实也非常大,但是CT到欧洲主要走Level3和Telia,Cogentco根据我的观察应该是老三了,速度很快不说,只要163汇聚层不炸,都应该可以跑得出速度,如果CT碰到欧洲Cogentco的VPS可以考虑买一台。

Cogentco到CU 9929也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这个我们等会儿在德国部分细讲。

Telia

线路质量:CT 非高峰无压力 CU 部分直连 Boom CM 带不动 CMCB 起飞

可能Telia在美西见得比较少,欧洲见的比较多(毕竟人家是欧洲ISP嘛),尽管Telia与CT、CU也有非常大的带宽Peer,可惜高峰还是炸的很厉害。

至于CM来讲,没有什么不是加钱办不到的,只要能上高Qos的商宽,速度都能上的去。

德国

常见线路:Telia、Cogentco、Level3、Zayo、Tata通信、de-cix

诶,为啥到一半就没有了?

此文并没有写完,由于工程量过于庞大,后面还有更多精彩路由解析内容等待查证,敬请读者耐心等待后续的文章更新。

What is the best way of speeding up an old laptop? Buying more RAM, or buying a new processor (CPU/GPU)?

首領親測:效果不大,我拿了一台12年的 HP 9470m 做實驗,換矽脂前後差別不大,改卡的還是卡,攤手。

https://www.quora.com/What-is-the-best-way-of-speeding-up-an-old-laptop-Buying-more-RAM-or-buying-a-new-processor-CPU-GPU

All of these answers are wrong!

Wrong, wrong, WRONG!

The best way to speed up an old laptop isn’t to buy more RAM, or even to replace a hard disk drive with an SSD.

No, the single best “upgrade” you can do to an old computer is really an important bit of maintenance, and doesn’t involve new hardware at all. Just a $5 tube of grease:

This is called thermal paste. Its job is to fill the microscopic gaps between your CPU and the heatsink that cools it off, so that heat gets out of the CPU as fast as it can. When the thermal paste isn’t working right, your laptop has to kill performance to keep from overheating.

The problem is, manufacturers almost always use low-quality paste to save money. That doesn’t really hurt things when the computer is new, but over time that crappy thermal paste is guaranteed to dry out and stop 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older computers have to run harder as programs get more demanding, which puts more “load” on the thermal paste.

This is part of why old laptops get mysteriously hotter and slower with age, even compared to new computers that should be the same speed.

So, pretty much the single best upgrade you can do – both in terms of performance-per-dollar and overall system stability – is to just pull off your heatsink and replace the old thermal paste with some better stuff.

If the old paste was fine, you haven’t wasted much money and still get a small benefit – but if it was a problem, the difference will be absolute night and day.

The reason I’d call this hands-down the “best” upgrade is, unlike a lot of other computer trouble, bad thermal paste doesn’t have a lot of workarounds. Either you replace it, or your computer is permanently slow and hot.

This is what the thermal paste on my 6-year-old laptop looked like when I took its heatsink off – less of a paste and more of a powder:

With $2 of new paste, an hour of disassembly, and a little bit of cleaning, this computer runs faster, quieter, and 15 degrees cooler at idle.

Can’t beat that.


Edit for all the SSD comments:

Just because someone suggests one upgrade doesn’t mean something else is worthless. Upgrading to an SSD is still a great choice, and “best upgrade” doesn’t mean “only thing you should do”

But you have to know why you’re doing things, and what problems they solve. New thermal paste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re’s no other way to fix that problem.

An SSD is good for faster disk reads – like when starting up a computer and launching programs, but in a healthy computer disk reads shouldn’t happen often. However, since your computer can also use the disk as extra memory in an emergency (called paging), sometimes everything winds up being faster. That’s a sign that what you really needed was more RAM, and bridging that gap with an SSD won’t work as well.

Doing a lot of paging on an SSD can make it fail a lot faster, so I’d generally recommend actually diagnosing what the problem is before just whacking one in.

VPS 离线 BT 下载利器 qBittorrent

https://lvzhiqiang.top/2020/st-vps-bt.html

qBittorrent

  1. docker安装

    docker pull linuxserver/qbittorrent

  2. 完成后输入

    docker create \
    –name=qbittorrent \
    -e PUID=1000 \
    -e PGID=1000 \
    -e TZ=Aisa/Shanghai \
    -e UMASK_SET=022 \
    -e WEBUI_PORT=8080 \
    -p 8999:8999 \
    -p 8999:8999/udp \
    -p 8080:8080 \
    -v /path/to/appdata/config:/config \
    -v /path/to/downloads:/downloads \
    –restart unless-stopped \
    linuxserver/qbittorrent

  3. 创建好后启动
    docker start qbittorrent
  4. 进入主界面
    1.输入IP:8080 即可进入qbittorrent 的管理界面
    2.默认账号密码admin/adminadmin
    3.进入"Option->Web UI->Language",将语言设置成中文
    4.进入"Option->高级",勾选"总是向同级的所有Tracker汇报",适合下载一些冷门的资源
    5.进入"Option->BitTorrent",可在做种限制中勾选"当分享率达到",来设置上传大小,例如设置2代表当上传2倍大小时就停止上传给其他用户
    6.进入"Option->BitTorrent",勾选"自动添加以下tracker到新的torrent",来提高下载速度